阅读记录

第233章钓鱼执法[1/2页]

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乾清宫。
      刚批完不少奏折,崇祯显得有些疲惫。身体累也就罢了,关键是心累,尽是让人闹心的奏折。忍不住叹息,“快年底了,各地赋税不尽人意,明年又要加税么?”
      周皇后体贴的为崇祯按摩太阳穴,对于国事她不敢插言,灵机一动,“陛下,最近宫里伙食好了许多,但是开支却少了,皇上知道为什么吗?”
      崇祯平时很节俭,宫里的用度一再交代要省,内里的衬衣都舍不得花银子缝补,还多亏了周皇后心灵手巧给缝好了。崇祯也是没办法,国库空虚,四处要花银子,江山是自己的,省点是点,让那帮吝啬的大臣们掏银子难啦!
      宫里少花一分银子,就能多一分银子补贴前线的将士,江山就能多稳固一分。崇祯的内心真是这么想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      一听能吃得好还能少花银子,崇祯心里总算有点高兴事了,饶有兴趣道,“莫不是有地方进贡了,现在贼匪猖獗,很多路都不通,贡品日渐减少;不对,难不成是京师物价便宜了?漕运时断时续,供给京师物资不足,导致京师物价高企,百姓怨声载道……”崇祯也想不出什么理由了,疑惑的看着皇后,等候答案。
      皇后扑哧一笑,“皇上,这事还跟你有关呢,是你下的决策!”
      崇祯想了想,摇摇头,还是没想到原因。军国大事太多了,他实在想不起。
      周皇后提醒道,“农场”
      “农场?”崇祯旋即想起来了,一拍额头,“朕想起来了,杨易在密丰办农场,莫不是农场收获了?”
      周皇后笑着说,“前些时日,农场着人送来不少鸡鸭猪和粮食,说是孝敬皇上的。”
      崇祯突然想起什么,在一堆奏折里划拉划拉,找到一份户部的奏折,翻看看了看,不禁面露喜色,“不错,这小子真的给户部缴纳了二十万石粮食。”奏折是户部郎中黄佑上疏的,是关于密丰农场按契约上缴户部仓库粮食一事。
      可算在一堆烂事中看到一点喜事,崇祯心情好了不少,“这小子本事不小,能文能武还能种粮。但惹祸也不少,满朝勋贵文武得罪遍了,几次朕欲重赏于他都遭群臣反对,不了了之!”杨易立功不少,官职仅仅是个百户,崇祯心里多少觉着亏欠杨易。
      周皇后心思敏捷,宽慰道,“臣妾身居后宫,也多少知道点杨易的事儿,听说今年才十八岁,年轻莽撞,磨磨性子也好!以后有功再予以封赏就是!”
      崇祯点点头。
      王承恩拿着一张单子过来,“回皇爷、娘娘的话,密丰农场遣人送贡品来了,这是明细!”
      周皇后接过单子看了看,笑了,“这杨易倒是挺懂事的,农场渔获不菲,特送来万斤活鱼孝敬皇爷……豆油三千斤、时蔬五千斤……”
      虽然都是副食类物品,但崇祯听着很高兴,“看来农场今年真是大丰收啊!”
      周皇后问王承恩,“送货之人是谁?”
      王承恩恭敬道,“回娘娘的话,乃是密丰会馆的主事赵依!”
      周皇后对崇祯道,“此女臣妾见过,倒是精明能干,为杨易所器重。皇爷要不要召来问问?”
      崇祯点点头,“宣!”
      不一会儿,宦官带着一个女子来了。
      女子紧张的叩首,“民女赵依拜见皇上,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      “平身吧!”崇祯心情不错,“听说农场丰收了?”
      “托陛下洪福,农场今年确实丰收。,收稻子二十万石……”在京师久了,见过不少场面,赵依也成熟多了,短暂的紧张后就对答如流,细致讲解了农场的秋收情况,“杨大人时刻铭记着皇上的恩典,特意嘱咐我们把要多孝敬皇爷,虽然是五谷之物,也是我们的一片孝心!”
      对

第233章钓鱼执法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