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畿战事糜烂,清军分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。分兵之后,卢象升和高起潜各自率军南撤。高起潜坚决贯彻崇祯“不可浪战”的策略,躲避着清军的锋芒。卢象升身为督师,在南撤的路上还是寻求歼灭小股清军,取得一些小战绩。
按照朝廷的策略,卢象升统率宣大、山西的勤王兵马,这些军队吃空饷严重,好歹还是有两三万人。在保定府,大学士刘宇亮来了,他奉旨“督察诸军”,分走部分卢象升的部分兵力。
一路南撤的路上,军队的补给也是很大的问题。卢象升率军转移到真定,希望能得到补给,不了真定巡抚张其平得知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排挤他,紧闭城门,不让一人进城。
卢象升军中快要绝粮,士兵每日只能吃一顿饭,不得不依靠草根、野菜和杂粮充饥。几番交涉之后,巡抚张其平命人将银子从城头掉下来,“城中无粮,只有折色银一千两”意思是你们拿着银子到别处去买吧!
卢象升无奈,命人拿着银子去乡村购买粮食,但是乡村的老百姓听闻军队来了,纷纷逃跑和躲藏。老百姓怕鞑子兵,也害怕官军啊,很多官军做的事跟鞑子差不多。对于官军扰民的不法情况,卢象升早已耳闻目染,却又莫可奈何,常常装聋作哑。但是目前在同清军作战,官军丧失民心的现象让他感到害怕和忧虑。
即使缺粮,卢象升对部下严厉约束,并且逮捕了两个开小差的小兵,当众问斩。然而,粮饷匮乏,孤军无援,军心越发的动摇。
卢象升差杨廷麟去保定寻求粮饷,然后自己带兵向南移动,此刻,他下定决心同清军一战,因为他拖不起了。再拖下去,军队不是被清军打垮的,而是被粮饷拖垮的。支杨廷麟去寻找粮饷,卢象升并未报希望,而是不忍杨廷麟跟着一块儿战死。
……
然而,屋漏偏遭连夜雨。送走杨廷麟的第二日,兵部发来紧急文书,文书中说,清军西趋山西,太原危急,命卢象升驰援。
卢象升一眼就看透文书中的玄机,明显是杨嗣昌想将他的军队调往山西躲避。因为清军主力在冀中攻城拔寨、烧杀淫掠,并没有向山西移动,仅仅派了少量游骑故作姿态而已。
卢象升将文书一扔,叹道,“将在外,军令有所不受。你杨嗣昌于八百里之外牵制我的手脚,这仗如何能打!”
卢象升决定不接兵部的檄文,但是他手下的大同总兵王朴也接到了这份檄文。王朴和他的手下将士跟着卢象升吃苦受罪,早就不满了。一听说山西危急,兵部来了檄文,个个吵嚷着要回去保护家小。不用分说,他们将王朴架到马上,就拥着他西去。
卢象升统领的三个总兵官,以王朴的人马最多。王朴和他的大同军走了,就剩下虎大威、杨国柱两个总兵官的军队和卢象升自己的标营人马,总人马仅六千人,其中还有不少伤兵。
卢象升带领军队来到南宫县境内,在荒野中扎营,各营人马纷纷派人去挖草根、野菜充饥。卢象升以身作则,和士兵吃着同样的食物。
杨国柱和虎大威来到卢象升的帅帐,看到卢象升正吃着麦麸混合野菜做成的馍馍,艰难下咽。杨国柱叹道,“
第466章卢象升战死(1)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