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486章再版卢象升[1/2页]

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崇祯愣了一下,心中升起一股寒意,二十万勤王兵没了,这大明会怎样?一直以来,杨易提出的就是将清军打残,为此不惜一切代价,因为大明有充足的兵源,能很快弥补缺口。这二十万勤王兵马都是精锐之士,是大明的国本,轻易不可废啊!
      陈楚楚还要说话,崇祯摆手道,“汝且去坤宁宫看望皇后,容朕考虑一番”。陈楚楚立即告退,随内臣前往周皇后的寝殿。
      崇祯吩咐内臣宣召杨嗣昌,半个时辰后,杨嗣昌火急火燎的赶来。尚未喘口气,崇祯直言道,“文弱以为杨易的策略如何?”
      作为兵部尚书,杨嗣昌自然知道杨易的方略,他缓缓道,“卫河防线战线太长,清军破防不难。”同陈楚楚的看法大体一致。
      崇祯又道,“清军破防,杨易势必不惜一切代价决战,文弱以为可有胜算?”
      “杨易一直主张消灭鞑虏的有生力量,也就是说杀一个是一个,毕竟鞑虏人寡,补充人力不容易。”杨嗣昌继续道,“若是拼尽勤王大军,杀死些鞑子兵问题不大。至于能否如杨易所说打残鞑虏,不好说。”
      崇祯大吃一惊,“二十万勤王大军只能消灭一些鞑子兵?”
      杨嗣昌道,“实数不好估,但要说打残鞑虏,做不到。”
      崇祯沉默了,他在盘算划算与否。杨嗣昌接下来的话更具震撼。
      杨嗣昌道,“打残了鞑虏又如何,我大明的精锐之士也完蛋了。万一流贼再起,朝廷再无可战之兵,再者,如果有人心怀不轨,恐危及江山社稷!”
      崇祯眉头一皱,“何人心怀不轨?”
      杨嗣昌淡然道,“中枢弱,而诸侯强,皆是叛乱之根源,史书上的例子比比皆是。今日恭顺,不代表明日亦恭顺,微臣受陛下重托,不得不进言。”
      崇祯明白这个道理,但是他想不出谁会心怀不轨,“文弱所言有道理,当如何破解?”
      “倾尽勤王之兵过于冒险,不能全部交给杨易调度,朝廷必要留一部分做应急之需。”杨嗣昌继续道,“鞑虏入寇数月之久,再经不起大的折腾,必须尽快让鞑虏出境,恢复稳定。至于杨易意图决战鞑虏,随他去吧,取得战果固然好,若是败了也无伤国本”意思是,杨易爱咋咋地,把他那点兵力折腾光了也无所谓。
      杨嗣昌的办法依然以保留实力为主,反正鞑子都要撤了,打不打也就这样了。
      崇祯内心认可了杨嗣昌的话,因为他信心不足,登基以来,明军在鞑虏手中一败再败,崇祯的心里已经默认了明军打不赢鞑子兵。沉默良久,崇祯道,“此时和议,妥否?”
      杨嗣昌道,“虏酋愿谈,当妥!”
      ……
      密丰的战火终于停歇了,密丰军和清军隔河而望。因为天气转暖,河上的冰越来越薄,裂纹越来越多,支撑不起重量,豪格不得不停止进攻。他认可了一个事实,那就是

第486章再版卢象升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