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508章开源节流[1/2页]

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崇祯又道,“东江军镇名存实亡,就撤了吧!汝的农场在密丰,扼守边关,密丰总兵之职就不必辞了。上海特区乃汝一手打造,为朝廷重要税源,换做他人朕不放心,知府一职也不必辞了。”杨易在奏疏中不止是解散军队,还要辞去密丰总兵、东江镇总兵和上海知府三个实职,大有罢官养老之势。
      崇祯权衡之后,还是保留了杨易密丰总兵和上海知府两项实职。至于东江镇,崇祯和朝廷早就抛之脑后了,可有可无。在东江镇的问题上,杨易做了隐瞒。他将原东江镇残军带到了耽罗岛,辽东沿海除了巡逻之外,几乎没有留守驻军,东江镇事实上也名存实亡了。
      上海特区杨易一手打造,其每年为朝廷提供的百万税银几乎成为朝廷的救命饷,崇祯担心换了人选,这百万税银就没了。
      杨易恭敬道,“微臣遵命!”
      崇祯语重心长道,“朕谈不上千古明君,但明事理,也非妒贤嫉能之君,不会擅杀功臣。爱卿且宽心,只要汝忠君为国,你我君臣之谊与国同休!”
      崇祯这番话也算是给杨易的一个交代或者承诺,一个帝王能做出如此承诺,可见对杨易还是很看重的。杨易深受感动,“为陛下,为大明,杨易肝脑涂地、在所不惜。”
      崇祯摆驾回宫后,杨易转身往太子书房而去,既然做了太子太保,职责还是要尽一尽。在书房门口,一位文人模样的人拦住了,“方侍郎正在为太子授学,杨太保稍候!”
      杨易发觉此人有些眼熟,语气不友善,“汝是何人?”
      那人道,“翰林院检讨杨士聪,为东宫较书官。”
      杨易想起来了,这个杨士聪之前有过嫌隙,他与吴昌时等人经常弹劾自己。杨易不客气道,“既然知道我是太保,区区较书官敢拦路,没大没小,滚开!”
      杨士聪憋红了脸,让开了路。
      杨易进入书房的脚步声惊扰了太子和讲读官员,尤其是那个官员横眉冷对,“汝是何人,敢惊扰太子授课?”
      太子道,“方先生,他是杨太保!”
      太子口中的方先生是吏部侍郎方逢年,东宫讲读官员。
      杨易朝太子笑笑,“听说有大儒为太子授课,我就过来看看,顺道听听。”其实,刚才杨易是气不过杨士聪那混账东西拦路,才强行进来的。
      方逢年板着脸,“能做太子先生的皆是当朝大儒,品性、德行、学问、著作无一不是上佳之人,汝虽为太保,赐大学士,然不懂四书五经,行事张扬、离经叛道,如何能教导太子?人贵在有自知之明,储君之教事关江山社稷,不容丝毫差错!”
      杨易脸色一沉,明摆着说我不配为太子师么!杨易不客气道,“天下学问博大精深,非理学、儒教能概之。学以致用而非固守教条,秉持先贤之言不思改变,于国于民皆弊端也!汝等所谓之大儒,老生常谈,计较于纲常伦理、礼仪举止,无解决实务之能!”
      方逢年脸色骤

第508章开源节流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