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易列出新品计划,亲自主抓新产品的开发,比如玻璃产业,推出镜子,镜子又分穿衣镜、化妆镜、梳妆镜等品种,装上镜子的胭脂盒销量猛增。
当然了,这些新品虽然赚钱,但是不足以改善财政状况,赚大钱还是要着落在基础产业里,比如,粮食、盐巴、棉布、丝绸等大宗物资里,江东城的纺织作坊不断扩大,生产出来的布匹具有成本优势,不断占领市场。杨易勒令侯永在东番岛开辟海盐场,准备进入盐业。
盐作为必需品,一直被官方垄断,是朝廷重要的税源。能从事盐业的都是有背景的商贾,盐商也是最富贵的一个群体。盐业牵涉到的利益关系太复杂了,涉及的群体也太庞大了。与杨易交好的很多大商贾都有盐商的背景。
杨易进入盐业的决定是谨慎的,他不想为了盐业的一分利,得罪太多人。所以,只是命令侯永在东番秘密晒盐。盐业关乎民生,杨易可以不靠这个赚钱,但必须有这种能力,至少保证自己不会被人卡脖子。
无论杨易如何折腾,真正能赚大钱的还是房产、银行和军火。随着杨易地位的提高,农场银行也更受市场青睐,存钱的储户爆炸性增长,缓解了流动性困难,发行的银票在江南流通无阻。
密丰军的战绩实际上变相的为军火打广告,密丰军的燧发枪、手榴弹、炸药包、飞龙弹、火炮等装备成为其他军队渴求的装备。他们纷纷派人前来采购,很多权贵也开始为自己的壮丁护卫装备。
工部的陈胥吏生意再次爆棚,之前杨易通过他走私朝廷的库存装备,现在反了,很多权贵同杨易有夙愿,他们就通过陈胥吏来购买密丰军的装备。杨易也不??拢?灰???樱?簦?ㄍ?簦?舫隽瞬簧倏獯婊酢
重点提一下地产,密丰抗住了数万清军的围攻,再次证明了密丰的安全无懈可击。战乱中到密丰避难的人们舍不得离开,纷纷在这里置办产业。周边的大户和京师的权贵们再次掀起在密丰置办产业的热潮,助推了密丰地产的升温。农场靠卖地、卖房赚得盆满钵满。
特区新城,在行署暗中操纵下,房价经历过山车般的动荡。随着杨易地位的稳固和提高,江南商贾不断涌入,使新城房产价格不断刷新。吴良儒、金瑞等人捶胸顿足,樊平、常业、曹平安等人则喜笑颜开。
受益最大的是行署,将低估时期收购的地皮、房产不断套现,财源滚滚而来。新城房地产的升温,造就了一批地产富翁,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。
随着收入的增加,支出的减少,盈余越来越多。杨易兑现自己的承诺,不断偿还外债,降低银票的超发比例等等,让财务愈加健康。
……
和平的光阴是美好的,人们忙着耕作,密丰周边百万亩农田生机盎然,这是新的希望。杨易非常享受,每日里除了陪着娇妻,就是琢磨着赚钱的法子。每想到一个法子,都让杨易欢呼雀跃,赚钱的感觉真是太好了。
杨易喜欢看账本上数据的变化,尤其是盈余不断增加,令其欣喜。唯一的遗憾是,他站的高度太高了,无法实现亲自数钞票的感觉。如果可以,他愿意做一个小财主,体验每天亲自将银子搬进家里的快感。
财务的逐步改善让杨易欣喜,但有一件更重大的喜事来了,那就是若惜怀孕了。若惜怀孕,不止是一个家庭的喜事,是农场、特区
第509章大喜事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