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正午,太阳高高的悬在空中,烘烤着路上的行人。李建军的饭店也陆陆续续进了人,红火了起来。
钢厂的退休员工李大爷约了三个好友也随着众人进了李建军的饭店,找了个中间的位置安坐了下来。
这李大爷是个老饕,很会吃也很懂吃。年轻的时候是给钢厂大领导当秘书的。跟随着领导走南闯北的应酬,也就去过不少有名的饭店,吃过不少大厨烧制的名菜,自然对食物有着自己的挑剔。
在李大爷还是小李的时候,经常带着家人,或者约三五好友,跑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大饭庄,只为了吃一口地道的美食。现在,李大爷年岁已高,身体也大不如前,经不起年轻时候那样肆无忌惮的折腾。但李大爷还是时不时会在家附近找一些味道不错的小馆子坐上一坐。一次李大爷溜达到李建军的馆子里,品尝过李建军的手艺,觉得还不错,便成为了李建军店里的常客。
“李大爷,您来啦,快请坐,今儿个您想吃些什么?”店里的服务员见李大爷来了,忙迎着李大爷坐下,把菜单递了上来。说是菜单也只是薄薄的一张纸,虽然这菜单已经好几年没有更新过了,李大爷还是照例拿过来扫了一眼。
两道新菜是上午刚添的,李建军就自己在每一张菜单的末尾用笔写下了菜名。之所以没有去复印厂打印新的菜单出来,原因有三,一来是因为时间来不及,二来是因为用笔写,反而更能让顾客明显的看到不同而关注新菜,三来是因为添两道菜就换菜单却是也是没有必要,李建军想着过几天添的新菜多了,再一次性制作新的菜单也不晚。
两道用笔写的菜太过于显眼,李大爷一眼就看到了这两道菜,一道是炒肝,一道是文思豆腐。
姚记炒肝是姚记的招牌,李建军还没有傻到直接写姚记炒肝的地步。就算是一比一的原样复刻,也不能打着姚记的招牌。
李大爷一看到这两道菜,立马来了精神,就给我上这两道菜,再上四个烤肉包子。作为了一个老吃货,李大爷自然知道,这炒肝和包子是一对老搭档,再加上一个汤,绝配。
“李大爷您真是好眼光,这两道都是我们店里的新菜,那味道没的说,肯定包您满意。您几位先喝点儿凉白开,菜马上就来。”服务员给四位大爷倒了水,收了菜单,就去招呼其他客人了。
李大爷开始和三位老兄弟说起了这两道菜里的门道。
“这炒肝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,但要真的说是排的上号的,仅有两家。一家是南城的天兴居,一家是北城的姚记,于是有了南天兴,北姚记的说法。我有幸陪老领导应酬的时候,在这两家都吃过几次。都是炒肝,但是这两家的做法又略有不同。天兴居是先烧水,依
第四百六十一章:常客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