沛县议事大厅里,张苍正察看一份卷册,他一边看一边高声念道:“‘中不方,名不章,外不圆;怒能喜,乐能哀,智能愚,壮能衰,勇能屈,刚能柔,仁能忍,强梁不得;毋喜富,毋恶贫,正行修身。好啊!好啊!写的够全面了。还有:‘为人君者不多听,据法倚数,以观得失。无法之言,不听于耳;无法之劳,不图于功;无劳之亲,不任于官。官不私亲,法不遗爱,上下无事,唯法所在……”忽然抬头看见萧何走了进来,就高兴地说:“我早就知道你与众不同!经过考试,萧县丞果然名列第一啊!”萧何道:“大人过奖。”张苍道:“我为官多年,阅人无数,只有萧县丞有王佐之才,我想把你推荐到朝廷去辅佐当今的皇帝。不知你意如何?”萧何听说张苍要将他推荐到朝廷去,先是震惊,然后连忙跪辞道:“不行啊大人!我资历浅薄,只能帮助赵县令管理沛县,别的事情就不能胜任了,怎敢辅佐天子?”张苍不可思议道:“全国的读书人,各级官吏,哪一个听说要去朝廷做官还有不高兴的?可是你萧何,一个小小的县丞,怎么一听要去朝廷,不但不高兴,反而拒绝?”萧何见张苍责怪,就诚恳地回答:“没有别的原因,实在是因为我能力有限,不能胜任朝官啊!更何况是辅佐伟大的始皇陛下,还是请大人不要举荐我的好。”张苍道:“这几日我仔细观察了,县丞你确实是个大才,若只帮助县令治理一座小县,真是大材小用了,你还是仔细想想吧?”萧何依然推辞道:“多谢大人的赏识,可我不能离开这片土地,这里有养育我的亲人,实在是舍不得离开她们啊!况且下官的父母年事已高,我如果擅自离开,有失孝道。请大人明察?”张苍听了萧何的话,惋惜道:“这自古忠孝难两全,为国尽忠等于尽孝。我想你不去,一定是有别的原因,能不能说说真心话呢?”萧何的脸上流露出恐慌的表情,就诚惶诚恐地说:“大人啊没什么原因,只是下官不想离开父母罢了,请大人再不要为难下官啦!”
张苍听罢,长长地出了口气,扶起箫何道:“我听说君子‘只处其厚,不居其薄,只处其实,不居其华,这说的大概就是你吧!你既然不愿意攀龙附凤,那就顺其自然。不过你屈居县丞,真是埋没了才能。我为国家着想,也要对你有所表示。况且按照秦国的法律,见能而不举荐者,也是有罪的。我现在就推荐你到郡中去担任郡守的卒史,熟悉郡中的事务,更好地辅佐郡守,否则我就是有负伟大的始皇陛下了!”萧何听了张苍的这番话,见他一片赤诚,就只好答应。
张苍又说:“我考核官吏是为了彰显文韬,不过武略还没有显示出来。我现在要回朝述职,选拔武才的事就交给你了,希望你辅佐县令完成此事。”萧何突然想起了周勃,就说:“请大人放心,我一定谨记朝廷唯才是用的话,帮助赵县令为国选才,决不辜负您的期望!”随后张苍就离开了沛县,他走时把全县作贺的礼金原封未动的放在大堂,一个子也没拿,大概就是因为萧何的原故吧,因为他们都是君子。
几天后,萧何拒绝张苍不去朝廷的事情就在四处传开了,人们都觉得奇怪,就连他的老朋友曹参也不能理解。有一天,曹参见到萧何后就问他为什么要拒绝御史大人的举荐。萧何笑而不答。曹参还想追问原因。萧何就把他领到了一个密室,准备好好谈谈心。
二人来到密室,一边喝酒,一边推心置腹地谈论事情。酒过三巡,曹参道:“大人,前日御史大人要你去朝廷做官,你若去了,不光是朝廷的幸事,也是我沛县的骄傲,你为何拒荐?我作为朋友也不理解你,现在能不能坦言相告?”萧何微微一笑,道:“老弟啊,我萧何虽然只是一个县丞,可也是读书人,读书人就要明白事理。圣人有训:‘天未欲平天下则已,天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有道是男儿不展风云志,空负昂藏七尺躯。一个有志向的人,谁不想为国家干一番事业?可是如果不识时务,盲目地冒进,就会处处碰鼻,轻则洁身被侮,重则命丧黄泉,都不得善终啊!如今在上位的只知道用威势和杀伐来驾驭下位的人,下位的人都感到自危,且惶惶不可终日。自从朝廷推行焚书令,坑杀众儒生以来,人们就不敢再谈论治国平天下的事情了。那些爱学习,肯钻研学问的人,聚在一起说说话,都有可能被怀疑是毁谤朝政,因此人与人之间已经失去了基本的信任。官吏们用刑法来恐吓老百姓,百姓整日提心吊胆的过日子,这正应了‘人君冲冠一怒,百姓流血千里的古话。伟大的秦始皇帝在咸阳坑杀了四百多名学习百家的人,尽
第三十一章 萧何拒荐呈宏论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