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149章 危机下的同盟[2/2页]

八零军婚甜蜜蜜 萤书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我们,"
  摸了摸战术腰带上的弹壳,"当你们的堤坝。"
  当晚的缝纫社会议室,煤油灯的光晕映着两张并排的裁剪台,苏晚晴的银顶针和老陈的木尺在《共享供应链协议》上相遇。协议用顾沉舟的弹道笔记改装,重要条款旁画着弹壳警示标:"设备共享
  =
  战时装备协同技术支援
  =
  战场医疗后送
  订单分流
  =
  阵地防御纵深"。老陈摸着协议封面上的弹壳浮雕,发现那是用他厂子里的废铁和缝纫社的弹壳共同熔铸的。
  "裁剪设备我们有两套,"
  苏晚晴指了指协议里的
  "设备调度表","上午你们用,下午我们用,"
  顿了顿,"就像顾沉舟说的,"
  喉结滚动,"机枪阵地要交替掩护。"
  老陈突然笑了,笑声混着窗外渐歇的雨声:"我以为商战就是你死我活,"
  指了指顾沉舟帮忙画的
  "产能互补图","原来还能这样打。"
  顾沉舟的战术手表在协议上投下菱形光斑,他望着老陈袖口新别上的、缝纫社送的弹壳袖扣,突然想起父亲的老战友:"军人在战场上,"
  喉结滚动,"最信任的不是自己的刺刀,"
  指了指苏晚晴,"是身后战友的枪口。"
  协议的附件里,夹着份
  "军属技术支援清单",王婶的纳鞋底教程、张姐的锁边技巧,都被翻译成带弹道图示的
  "工艺手册"。
  暴雨后的清晨,缝纫社的货车停在新潮制衣厂门口,卸下的不仅是除湿设备,还有顾沉舟连夜改的、带弹壳计数器的缝纫机。老陈望着车身上的
  "舟晴拥军"
  标志,突然明白:所谓竞争对手,在危机面前,也能变成背靠背的战友
  ——
  就像苏晚晴的针脚和他的剪刀,本就该共同织就更广阔的市场。
  是夜,顾沉舟的训练日志写在共享协议背面,字迹沾着雨水和泥浆:"
  在仓库打背包带货架时,突然想起
  2000
  年高原救援,我们与牧民共建临时粮仓。商战中的危机,本质也是种
  '
  战场态势
  ',而最好的防御,从来不是修筑壁垒,是让对手成为侧翼的掩护。
  晚晴递出协议时,银顶针在煤油灯下划出的弧线,像极了当年我在沙盘上画的
  '
  协同防御圈
  '。老陈的木尺与我们的弹壳扣并列,恰如钢枪与缝纫机的又一次和鸣
  ——
  原来商业同盟的根基,不是利益交换,是困境中伸出的、带着体温的手。
  协议背面的水渍痕迹,会成为这场危机的勋章。我知道,当新潮厂的缝纫机开始运转,当我们的车工分享锁边技巧,曾经的价格战场,终将变成军民互助的试验田。而这枚用废铁与弹壳熔铸的协议封章,便是我们给商战的新注脚:真正的胜利,是让每个在市场中挣扎的人,都能找到可以背靠背的、带着针脚温度的同盟。

第149章 危机下的同盟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