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想起
1998
年抗洪,他也是这样用身体挡住冲来的沙包,护着怀里的救灾图纸。
火被扑灭时,天边已泛出鱼肚白。新潮厂的老板蹲在焦黑的废墟前,手里攥着块烧剩的
"军民共建"
铜牌
——
那是去年两厂签署共享协议时挂的。"苏厂长,"
他的声音哽咽,"我以为你们帮我们,"
指了指顾沉舟正在包扎的伤口,"只是商业策略..."
苏晚晴的银顶针在残垣上划出冷光,却温柔地覆上对方发抖的手:"还记得你送我的老木尺吗?"
指了指废墟中未完全烧毁的弹壳书签,"商战里的对手,"
喉结滚动,"在火场,"
摸了摸胸前的子弹壳胸针,"都是需要背靠背的战友。"
晨光中,缝纫社的货车驶出厂区,后车厢满载着新裁的布料
——
有给新潮厂重建用的防水布,有给受灾女工的
"军属安心包",最顶层摆着苏晚晴连夜赶制的布偶,每个都别着顾沉舟用消防栓残片磨的
"平安"
弹壳扣。
"知道她为什么抱着碎布头吗?"
返程的吉普车里,顾沉舟望着怀里的士兵玩偶,耳尖发红,"因为我们给的不是布,"
指了指玩偶胸前的微型军功章,"是让军属能触碰到的、带着体温的守护。"
苏晚晴望着他后颈未及处理的擦伤,突然明白:有些危机中的选择,比任何商业策略都更有力量
——
当碎布头成为跨越竞争的纽带,当背包带搭起救援的通道,军民之间的温情,早已在火光中熔铸成最坚实的铠甲。
是夜,顾沉舟的训练日志写在急救包的纱布包装上,字迹沾着红药水的气味:"
在火场看见女工护着碎布头,突然想起父亲的日记
——1962
年对印自卫反击战,当地百姓冒着炮火送的青稞饼,比任何军粮都更抗饿。今天的碎布头,何尝不是新时代的
'
青稞饼
'?它们缝着军属的思念,织着企业的互助,让火场的浓烟,都染上了红景天的暖。
晚晴说
'
对手在火场是战友
',深以为然。商业竞争的边界,在生命与温情面前不值一提。当我的背包带从搭货架变成搭人梯,当她的银顶针从划布料变成划开救援通道,突然懂了:所谓军民融合,从来不是口号,是浓烟中递出的手,是废墟里紧攥的布,是无论何时何地,都把对方的安危,看得比自己的利益更重。
纱布包装上的弹壳压痕,像极了火场中闪烁的星光。我知道,这场火灾留下的,不仅是作训服的疤痕,更是刻在所有人心里的、关于温情与互助的勋章
——
它证明,当钢枪与缝纫机并肩,当商人与军人携手,再大的危机,也烧不毁军民之间,用针脚和弹道共同编织的、温暖的网。"
第157章 危机中的温情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