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部大院的铁门在暴雨中泛着冷光,顾沉舟的作战靴刚踏上台阶,就看见三辆喷着
"舟晴拥军"
字样的卡车斜停在路灯下,车灯刺破雨幕,照亮车斗里码放整齐的防寒服
——
每件衣服的领口都别着黄豆大的荧光点,像极了他战术头盔上的夜间识别灯。雨幕中,那个撑着伞的身影正踉跄着向他跑来,工装裤腿沾满泥浆,伞骨上的弹壳装饰在闪电中划出银弧。
"晚晴!"
顾沉舟的喉结滚动,伸手接住差点滑倒的妻子,触到她袖口的湿冷
——
那是连夜在仓库清点物资时,被防水布蹭透的潮气。苏晚晴的银顶针别在胸前,在路灯下映出细碎的光斑,她递过的质检报告边角发皱,却用红笔在
"防静电处理"
和
"3M
反光条"
处画了双重圈:"布料混纺了红景天纤维,"
指了指车斗里的藏青防寒服,"领口反光条用的是
2008
年抗震时你寄的夜视仪残片,"
顿了顿,"比普通反光条多三道锁边。"
顾沉舟的指尖划过报告上的弹道笔记,那是苏晚晴用他的军事坐标纸写的:"防静电
=
防止对讲机信号干扰,反光条角度
=
45°
战术识别角",旁边贴着张老照片
——1998
年抗洪,他穿着她改的救生衣在大堤奔跑,袖口的反光条曾救过三名战士的命。"这些衣服,"
她的手指抚过他新换的少校肩章,肩章扣上还挂着她新磨的
"平安"
弹壳,"领口暗袋能放应急联络卡,"
喉结滚动,"就像你教新兵的
'
战场生存包
'。"
暴雨突然转急,苏晚晴的伞被风吹得翻卷,露出藏在伞骨里的弹壳风铃
——
那是小川用报废弹壳穿的,每片弹壳都刻着
"爸爸平安"。顾沉舟望着她被雨水打湿的鬓角,突然想起
2003
年高原演习,她冒雪送来的防寒服里,也藏着儿子百日时的照片,如今照片上的婴儿,已能帮妈妈在布料上画救生圈。
"卡车用的是退役的东风
eq140,"
苏晚晴指着车头的弹壳车标,"王秀芳带着车工们改装了雨刷,"
指了指挡风玻璃上的弹道雨刮线,"能扫净
12
级风雨的视线,"
顿了顿,"就像你说的,"
摸了摸他的战术腰带,"每个细节都是保命的战术动作。"
顾沉舟的作训服早已湿透,却仍低头翻看防寒服的内侧
——
那里用红景天线绣着每个战士的姓名缩写,像极了他在部队给装备写的编号。当看到自己的衣服内侧绣着
"舟晴"
二字的简写,耳尖突然发红,想起结婚时她在他衬衣领口绣的同款标记,二十年过去,这个标记跟着他上过高原、赴过抗洪,如今又要在老河口的雨夜,成为他与战士们的
第163章 雨夜奔袭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