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5
年抗洪,我用它换了老乡家的半袋红景天,"
喉结滚动,"后来晚晴又从淤泥里捡回来,"
指了指领章边缘的修补痕迹,"用顶针把泥点锈迹,"
顿了顿,"磨成了勋章。"
缝纫机的咔嗒声在客厅响起,苏晚晴用顾沉舟的旧军装改出合身的作训服,袖口特意留了两指空隙
——
那是顾沉舟教她的
"新兵敬礼舒适区"。顾建军对着镜子系武装带,发现腰带扣是用
2008
年抗震的弹壳磨制的,内侧刻着
"建军"
二字,正是苏晚晴的弹道笔迹。
"明天去武装部,"
顾沉舟递过个弹壳书签,上面刻着自己的新兵连番号,"把这个夹在入伍通知书里,"
耳尖发红,"就像当年妈给我塞进军装的平安符。"
他望着弟弟胸前重新端正的领章,突然想起父亲的烈士证照片,十九岁的青年穿着
55
式军装,肩章线直得像把刺刀,此刻在顾建军身上,终于有了血脉的延续。
暮色中的双拥林传来归鸟声,苏晚晴看着叔侄俩在阳台比划持枪姿势,顾建军的动作带着生涩的刚毅,却在模仿哥哥战术手势时格外认真。她摸了摸腹部的胎动,突然觉得,这个未出世的孩子,未来会在衣柜里发现两件特殊的旧军装:一件带着父亲的抗洪印记,一件缝着叔叔的新兵体温。
是夜,顾沉舟的训练日志写在弟弟的入伍通知书背面,字迹沾着千层底的麦香:"
看见建军别着我的旧领章,突然懂了:军人的信仰,真的会在血脉里生根。他晒黑的脸庞、不合身的迷彩、笨拙的敬礼,都是二十年前我的倒影,却又带着新一代的锋芒
——
臂力数据比我当年多三个,引体向上的轨迹,像极了晚晴画的弹道抛物线。
晚晴改衣时说
'
肩线要按三点一线修正
',其实修正的不仅是军装,是把我的军旅坐标,变成了弟弟的入伍起点。母亲捧出的旧军装、刻着名字的弹壳书签,这些带着时光温度的物件,让
'
军装梦
'
不再是简单的憧憬,是三代军人家庭,用顶针和钢枪,共同编织的传承图谱。
通知书背面的弹道笔记,渐渐晕染成钢枪与顶针的重叠剪影。我知道,明天送建军去武装部时,他的作训服袖口会带着晚晴的针脚,胸前的领章会映着母亲的泪光,而我们全家,终将在这份传承里,看见军人精神最动人的延续
——
它藏在旧军装的补丁里,在新领章的反光中,在每个顾家人望向军旗时,眼中闪烁的、永不熄灭的光。"
第174章 小叔子的军装梦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