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江东。“孙策……”这个名字让我心中一凛。那个绰号“小霸王”的年轻人,勇猛果决,野心勃勃,刚刚扫平江东六郡,兵锋正锐,正欲向北扩张,与曹操在广陵等地早有摩擦,积怨已深。“这才是袁绍手中最有可能打出的一张王牌!孙策与袁绍并无直接冲突,反而有共同的敌人曹操。若袁绍遣使,以结盟夹击曹操、瓜分豫州、扬州为诱饵,甚至奉上朝廷的虚衔(袁绍曾私下授予孙策官职),以孙策的性格,极有可能趁曹操主力北上官渡、许都空虚之际,悍然率领江东子弟兵,溯江而上,直捣黄龙!这一击,对曹操而言,将是釜底抽薪,后果不堪设想!”
除了这些大的诸侯,我的视线最终落回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——徐州。
“徐州新定,人心未附。”我低声自语,手指轻轻敲击着下邳、彭城等地。“吕布虽死,其旧部如臧霸、孙观等人,虽暂时归附,但心怀旧主,未必甘心臣服。徐州本地的豪强,如糜家、陈家等,虽与主公(刘备)及曹操合作,但其根本利益在于家族存续,立场亦可能摇摆。袁绍岂会放过这等机会?他必然会暗中派遣细作,联络这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,许以高官厚禄,煽动他们反叛,在曹操的后方点燃战火,开辟第二战场,分散其兵力与注意力!”
想到这里,我的思路豁然贯通。
表面的“袁强曹弱”之下,是双方各自的内部隐患和外部机遇。官渡战场的胜负,固然取决于前线的将士用命、粮草支撑与指挥调度,但在相持阶段,真正能够打破平衡,决定最终走向的,很可能就是这些看似处于战场之外的——外交联盟与外援!
那么,承载着这些合纵连横、阴谋诡计的关键是什么?
是那些往来穿梭于各方势力之间的——信使!说客!密使!
我猛地站起身,踱步到窗前。窗外,东方天际已经泛起了一层淡淡的鱼肚白,晨曦微露,驱散了深夜的浓重墨色。清冷的空气带着露水的湿润气息,涌入书房,让我精神为之一振。
“命令!”我的声音在寂静的黎明中响起,清晰而坚定,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,“玄镜台,即刻调整所有情报搜集重心!”
“第一,严密监控所有从邺城(袁绍治所)出发,可能前往襄阳(刘表)、吴郡(孙策)、关中(马腾、韩遂)以及徐州各郡县的可疑人员!无论是官方使节、商旅、游学士子,还是僧侣、道人,任何身份异常、行踪诡秘者,皆列为重点关注对象!”
“第二,同样,严密监控所有从许都(曹操治所)出发,可能前往上述各地,以及可能联络辽东公孙康等势力的信使!曹操用人唯才,其使者可能更加不拘一格,更需留意!”
“第三,加强对徐州内部各方势力,特别是吕布旧部、地方豪强与袁绍可能存在的秘密联络渠道的侦察!任何风吹草动,皆需上报!”
“第四,命令潜伏在袁、曹核心区域的‘刺级、‘影级密探,不惜一切代价,设法获取双方外交动向、盟约内容、使者身份及行程等核心情报!”
“我们不需要知道官渡前线每天损失了多少兵马,暂时也不需要关心双方囤积了多少粮草——这些固然重要,但此刻,最关键、最核心、最能决定未来走向的情报,就藏在那些来往奔波的信使身上!他们携带的每一封密信,每一次秘密会谈,都可能蕴含着足以颠覆战局的力量!”
我深深吸了一口气,清晨的凉意沁入心脾,却无法冷却我内心的灼热。
“官渡之战的胜负手,或许不在官渡,而在荆州、在江东、在关中,甚至就在我们脚下的徐州!而抓住这个胜负手的关键,就在于我们能否提前截获、解读这些决定性的信息!”
“传我命令,玄镜台,织网行动,全面升级!目标——截断暗流,捕获游龙!”
黎明的微光,映照着我坚毅的脸庞。一场围绕着联盟与外援的情报暗战,已在官渡大战的帷幕之后,悄然拉开了更为凶险、也更为关键的序幕。这盘棋,比想象中更大,更复杂。而我们玄镜台,必须成为那个能够洞察全局,甚至悄然改变棋子走向的执棋者!
第292章 关键节点:联盟与外援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