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工器三十三年夏,马六甲的蝉鸣浓稠如蜜时,阿林跟着父亲挤进工器妈祖祠的牌坊。青石板路上,蒸汽香炉喷出的白雾中混着红树林炭的焦香,无数工禾纹灯笼在雾中浮动,恍若漂浮的星子。
  「爹,妈祖手里拿的真是郑和宝船?」少年望着祠内鎏金神像,巧太妃银像手中的宝船模型嵌着细碎的咖啡渣炭,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微光。船舷刻着模糊的波纹,阿林知道,那是传说中能抵御风暴的「钟鼓水密舱」纹样——以黄钟律击数校准舱壁共振频率,可化海浪冲击为舱室稳力。
  父亲将一枚橡胶币投入功德箱,箱底传来黄钟律九击的闷响——这是南洋商盟的标准验币频率,箱内齿轮组需与币面工禾纹击数共振方肯收纳。「妈祖当年随郑和下西洋,」他低声说,指尖抚过供桌上的锚链纹炭雕,「用秘法治好了宝船的「晕浪症」,如今咱们匠人出海,都要在船头刻工禾纹才能心安。」
  祠内青铜风铃突然齐鸣,黄钟律十五击的声波震得雾珠簌簌落下。阿林看见几个戴着工禾纹头巾的匠人正在调整风铃角度,他们腰间的牛皮袋上绣着锚链与齿轮纹样。神坛后方,司祭正用黄铜勺将咖啡渣炭撒入香炉,火星溅起时,隐约有《击壤歌》的节拍从炭灰中渗出——那是用钟鼓击数编码的《工器纲目》祷文。
  「阿林,去请妈祖签。」父亲递来一枚刻着工禾纹的竹筹。少年穿过蒸汽氤氲的偏殿,看见香客们正用碎橡胶兑换「钟鼓平安符」——那是用红树林炭压制的薄片,边缘刻着工器文《防波诀》,据说贴身佩戴可扰乱海妖歌声的振动频率。签筒里的竹筹刻着《工器福音书》片段,阿林抽到的那支写着:「工器如舟,民力如水,水涨则舟高。」
  祠外的市集已是人声鼎沸。卖「防铅海螺」的摊子前围满水手,摊主敲击海螺,壳内竟传出隐约的潮声——这是用七十二种贝壳共鸣腔仿制的「海语翻译器」,通过模拟海豚音呐频率解析洋流振动。阿林摸出兜里的工器通宝,换了一串

第279章 南洋晨雾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