珊瑚珠,每颗珠子里都嵌着细小的铅粒,据说能通过密度差抵消深海异响的低频共振。
「看!佛郎机的商船!」不知谁喊了一声。港口方向,三艘挂着十字旗的船只正缓缓靠岸,甲板上的青铜机械在阳光下泛着冷蓝。阿林注意到,妈祖祠的风铃突然转为黄钟律十二击,与佛郎机船只的低频轰鸣形成微妙对冲——南洋商盟的老匠人们正以钟鼓击数构筑声学屏障。父亲攥紧他的手,低声道:「西人又在试水晶透镜的聚振术,咱们的风铃阵就是他们的克星。」
暮色降临时,祠内响起晚祷的钟声。阿林跟着父亲跪在妈祖像前,听着司祭用海螺号吹奏《工器纲目》片段。殿外的红树林传来沙沙声,归巢的信鸽群掠过星空,尾羽的金属环与妈祖祠的蒸汽钟鼓楼共振,在雾中划出工禾纹光痕——那是信鸽导航组件与主塔的频率校准。
回程的船上,阿林摸着兜里的平安符,忽然听见父亲与水手闲聊:「听说祠里的老司祭藏着巧太妃的「验铅石」,实为银片,遇硫则黑,遇铅则灰。」水手们低声应和,有人摸出随身携带的火铳,枪托上的工禾纹被磨得发亮——那是用南洋特有的「火沙夯」技术铸造,枪管内衬火山灰结晶,可稳定火枪的击发频率。
船行至马六甲海峡,阿林回头望去,工器妈祖祠的轮廓已隐入雾中,唯有风铃的余韵仍在耳畔震荡。他知道,在这片雾霭笼罩的海域下,无数钟鼓信标正随着洋流涌动,编织着工器王朝的海上霸权。而他手中的珊瑚珠,正与千里之外铅安城的红树林炭、澳洲的鸸鹋羽毛,共同以黄钟律九击的频率,奏响着「工器同脉」的宏大乐章。
佛郎机商船上,船长望着妈祖祠方向,皱眉吩咐:「把水晶透镜的频率再降半击,这些东方人的钟声……像是长了眼睛。」水手们忙碌间,没人注意到,一枚刻着工禾纹的珊瑚珠正随着浪花漂向深海——那是阿林不慎遗落的平安符,此刻正以稳定的钟鼓击数,向所有工器造物传递着共振平安的讯息。
第279章 南洋晨雾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