喉结滚动,"是小川带着安置点的孩子按的,"
顿了顿,"就像你说的,"
摸了摸衣领的部队番号刺绣,"让战士们知道,"
指了指窗外的暴雨,"他们守护的温度,"
指了指正在打包的防寒服,"就藏在每道针脚里。"
顾沉舟的目光落在作战图的
"军民协作通道"
上,那条用红笔标出的路线,恰好穿过缝纫社的厂区。他突然想起三年前的冬季拉练,苏晚晴带着车工们在野战帐篷里改作训服,顶针在防寒布料上划出的弹道线,与他在沙盘上的行军路线惊人重合。此刻的防寒服暗袋里,应该躺着她新设计的
"防汛联络卡",用弹壳粉印着安置点坐标和急救电话,就像当年他塞给新兵的
"战场联络图"。
"顾中校,地方支援到了!"
通讯员的喊声惊醒沉思,顾沉舟看见监控画面里,缝纫社的货车正碾过积水路段,车身上的
"拥军防汛"
横幅被暴雨打得猎猎作响,而车斗里的防寒服包装袋,每个都印着他熟悉的、苏晚晴手绘的救生圈图案
——
圈心处的弹道线,正是老河口的经纬度。
暮色漫过指挥部的了望窗,顾沉舟摸着钢笔上的刻字,突然想起苏晚晴常说的:"最好的战前部署,是让每个针脚都知道该守护谁。"
此刻的作战图上,清江的水位线仍在上涨,但
"防寒物资到位"
的绿色标注,像极了她银顶针划出的、能缝合所有缺口的完美弧线。
是夜,顾沉舟的训练日志写在防寒服质检单背面,字迹沾着红景天的辛香:"当我在指挥部念出
'
舟晴缝纫社
'
时,参谋长的眉梢跳了跳
——
他不知道,这个名字在我心里,从来都是最可靠的后勤支援。晚晴的针脚比任何军需清单都更懂战场:红景天夹层抗的是零下低温,弹壳卡扣防的是洪水浸泡,而袖口的孩子手印,"
喉结滚动,"
是比任何动员令都更温暖的冲锋号。
钢笔刻字在质检单上压出浅痕,像极了她设计的战术暗袋轮廓。我知道,当战士们穿上带体温的防寒服,当安置点的孩子摸着袖口的手印,这场战役的胜负手,早已藏在她二十年如一日的、将拥军情怀织进每寸布料的固执里。
质检单背面的水位线图,被我用红笔改成了缝纫机的轮廓。原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,她的缝纫机就是我的迫击炮,她的顶针就是我的指挥刀,而我们共同守护的,从来不止是江河堤坝,更是千万个在风雨中飘摇的、需要被小心缝补的家。"
第162章 战前部署[2/2页]